中天山下石炭统马鞍桥组重结晶灰岩热水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初步分析

被引:15
作者
张志斌 [1 ]
李忠权 [2 ]
李朝阳 [1 ]
叶霖 [1 ]
李文铅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天山; 下石炭统; 马鞍桥组; 热水沉积;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7.02.012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天山下石炭统马鞍桥组中段的重结晶灰岩在Al-Fe-Mn和Fe-Mn-(Cu+Co+Ni)×10图解上的坐标落在热水沉积区内,为热水沉积形成。岩石中不同程度地富集金属元素Ti,Fe,Co,Cu,Zn,Pb和热液活动性元素As,Cd,Sb,Ba,F;显示沉积介质为海水和含金属热液的混合物。重结晶灰岩和与之共生的重晶石硅质岩的稀土分配模式具有轻稀土富集,弱的负Ce异常和强正Eu异常,为典型的热水沉积物的分布模式。其(Eu/Eu*)NASC值与现代大洋热水活动区的热水溶液相当,显示重结晶灰岩和重晶石硅质岩为在浅海热水喷口附近由高温热水溶液沉积而成,高温浅海条件下海水的沸腾导致了方解石的沉淀析出。重结晶灰岩和与火山岩中亲岩浆元素Co,Ni,Fe在Co/Y-P/Y,Ni/Y-P/Y及Fe/Y-P/Y图上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显示重结晶灰岩的形成与岩浆气液有关,表明在发生碳酸盐岩沉积时海水中混入了大量含岩浆气液的热液。该套热水沉积碳酸盐岩是灰质沉积物由岩浆喷发间歇期含岩浆气液、富含金属成分的热液与海水混合而成的热水溶液中沉积所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东天山库姆塔格—沙泉子晚石炭世火山-沉积岩相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
    方维萱
    黄转盈
    唐红峰
    高珍权
    [J]. 中国地质, 2006, (03) : 529 - 544
  • [2] 热水沉积岩及矿物岩石标志
    肖荣阁
    张汉城
    陈卉泉
    张宗恒
    [J]. 地学前缘, 2001, (04) : 379 - 385
  • [3] 中天山马鞍桥石炭纪沉积特征及构造意义
    殷勇
    董玉珊
    高长林
    江建春
    范小林
    [J]. 沉积学报, 2000, (01) : 100 - 106
  • [4] 'AUSTRALIA'
    SMITH, IC
    [J]. LANDFALL, 1989, 43 (02): : 193 -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