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园区集聚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11
作者
张同斌
王千
刘敏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集聚; 形成机理; 空间计量模型;
D O I
10.19571/j.cnki.1000-2995.2013.07.008
中图分类号
F276.44 [高新技术企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首先计算区位熵测度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聚状况,并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对高新园区集聚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聚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相关程度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为进一步考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本文又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高新园区集聚的形成机理。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传统的经济地理学难以解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聚现象,人力资本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形成最为重要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 [J].
李扬 .
南开经济研究, 2009, (04) :144-151
[2]   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杨洪焦 ;
孙林岩 ;
吴安波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4) :64-72
[3]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空间聚集现象研究——基于省际高技术产业产值的空间计量分析 [J].
梁晓艳 ;
李志刚 ;
汤书昆 ;
赵林捷 .
科学学研究, 2007, (03) :453-460
[4]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 [J].
金煜 ;
陈钊 ;
陆铭 .
经济研究, 2006, (04) :79-89
[5]   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 [J].
路江涌 ;
陶志刚 .
经济研究, 2006, (03) :103-114
[6]   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新理论解释 [J].
梁琦 .
广东社会科学, 2004, (02) :46-51
[7]   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 [J].
白重恩 ;
杜颖娟 ;
陶志刚 ;
仝月婷 .
经济研究, 2004, (04) :29-40
[8]  
Geography, Economic Polic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J] . Sylvie D&eacute,murger,Jeffrey D. Sachs,Wing Thye Woo,Shuming Bao,Gene Chang,Andrew Mellinger.Asian Economic Papers . 2002 (1)
[9]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 Dartboard Approach[J] . Glenn Ellison,Edward L. Glaeser.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97 (5)
[10]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GEOGRAPHY [J].
KRUGMAN, P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99 (03) :48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