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区工作面开采布置与冲击地压的关系探讨

被引:21
作者
陈国祥 [1 ]
郭兵兵 [1 ]
窦林名 [2 ]
机构
[1] 不详
[2] 河南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
[3] 不详
[4]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不详
关键词
褶皱区; 向斜; 背斜; 构造应力; 工作面布置; 冲击地压;
D O I
10.13199/j.cst.2010.10.34.chengx.016
中图分类号
TD324 [冲击地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提高褶皱区冲击地压的防治水平,在总结褶皱区冲击地压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对褶皱区巷道掘进方向和工作面开采布置对冲击地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冲击地压的战略防御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沿最小水平应力开挖巷道、自褶皱背斜轴部起工作面俯采推进和先开采位于褶皱翼部的工作面,再开采位于向斜附近的工作面都易于在煤体中积聚更多的弹性能,冲击危险性会越大。研究认为,在褶皱区巷道应与最大水平构造应力成平行或小角度掘进;褶皱区工作面合理的开采方向应是从向斜起往背斜方向逐渐推进;工作面布置上,应先开采位于向斜附近的工作面,然后往背斜方向逐渐展开。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褶皱区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其对冲击矿压的影响
    陈国祥
    窦林名
    乔中栋
    陆菜平
    巩思园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8, (06) : 751 - 755
  • [2] 断裂活动与矿山岩体地质动力灾害研究
    冯国才
    姚永明
    [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2, (05) : 571 - 573
  • [3] 砚石台矿动力现象的工程实录与特征分析
    唐建新
    代高飞
    尹光志
    皮文丽
    [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 109 - 112
  • [4] 地应力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及冲击危险区域评价的研究
    尹光志
    鲜学福
    金立平
    刘成明
    [J]. 煤炭学报, 1997, (02) : 22 - 27
  • [5] 矿井不连续面冲击地压发生过程分析
    王来贵
    潘一山
    梁冰
    章梦涛
    [J]. 中国矿业, 1996, (03) : 61 - 65
  • [6] 陶庄煤矿的冲击地压与构造应力
    齐庆新
    梁政国
    [J]. 煤矿开采, 1993, (02) : 48 - 51
  • [7] 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齐庆新, 2008
  • [8] 煤矿开采冲击矿压灾害防治[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窦林名[等]编著, 2006
  • [9] 冲击矿压防治理论与技术[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窦林名,何学秋著, 2001
  • [10] Analysis of rockbursts that have occurred in a waterway tunnel in Korea[J] . S.M Lee,B.S Park,S.W Le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