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居民点演变的地貌分异与分类调控研究

被引:6
作者
关小克 [1 ]
王秀丽 [2 ]
李昕 [2 ]
曹志宏 [1 ]
机构
[1] 郑州轻工业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地貌分异; 聚集度指数; 景观形状指数;
D O I
10.16445/j.cnki.1000-2340.2016.03.018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利用门头沟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划分地貌类型区间,从农村居民点的景观、数量、人口等方面探讨不同地貌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的分异特征,依据农村居民点的资源禀赋条件、演化趋势和所处的地貌类型,构建出不同地貌区农村居民点的分类调控模式。结果表明:在景观上,农村居民点在斑块数量(Number of Patches,NP)、聚集度指数(Aggregation Index,AI)、景观形状指数(Land Scape Index,LSI)、平均居民点面积(Mean Area of Residential Iand,AREA-MN),从浅山-中山-深山梯度带上均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数量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增减变化与地貌关系密切,随着地貌从浅山向深山的过渡,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增减变化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农村居民点的扩展对优质农业用地具有强烈的侵蚀作用;在人口变化上,山区村庄间的农村人口的相对差异在日趋扩大,在空间上分布上呈现出向浅山地带集中化的趋势。依据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的耦合关系,将研究区村庄分为理性成长、理性衰退、非理性成长、非理性衰退及无变化等5个类型,其村庄面积依次为:672.51、8.22、80.05、631.09、26.43 hm2。最后,依据村庄的类型,并基于地貌分异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96 / 40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in Sloveni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irkovce [J].
Pak M. ;
Brečko V. .
GeoJournal, 1998, 46 (3) :257-261
[12]  
Determinants of residential land use conversion and sprawl at the rural-urban fringe. Carmen CF,Elena GI. . 2004
[13]   中国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变化 [J].
李裕瑞 ;
刘彦随 ;
龙花楼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10) :1629-1638
[14]   重庆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异研究 [J].
文枫 ;
鲁春阳 ;
杨庆媛 ;
倪静 ;
杨逢渤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0, (04) :222-227
[15]   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 [J].
刘彦随 ;
刘玉 ;
翟荣新 .
地理学报, 2009, 64 (10) :1193-1202
[16]   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用地转换方向模拟 [J].
姜广辉 ;
张凤荣 ;
孔祥斌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2) :214-221
[17]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调整 [J].
姜广辉 ;
张凤荣 ;
谭雪晶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11) :69-75
[18]   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问题探讨 [J].
李谱 ;
韩立达 .
理论导刊, 2008, (10) :13-15
[19]   经济发达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与模式——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 [J].
谷晓坤 ;
陈百明 ;
代兵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5) :701-708
[20]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J].
姜广辉 ;
张凤荣 ;
陈军伟 ;
段增强 ;
苏子友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5) :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