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强度减排的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8
作者
李全生
郁璇
机构
[1]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
碳排放配额制度; 碳强度; 碳减排合作机制; 区域经济; 人均碳排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我国碳排放区域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已引起学者关注,并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在人均碳排放原则与2020年各省的碳排放配额预测数据基础上,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和碳排放量不均等的现实,国家应在区域间建立碳强度减排机制和碳减排项目合作机制。这不仅有利于缩小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差距,实现公平目的,还能更迅速有效地实现我国碳强度减排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研究 [J].
张小刚 .
中国城市经济, 2010, (09) :57+60-57
[2]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J].
岳超 ;
胡雪洋 ;
贺灿飞 ;
朱江玲 ;
王少鹏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510-516
[3]   二氧化碳减排与区域经济发展 [J].
何建武 ;
李善同 .
管理评论, 2010, 22 (06) :9-16
[4]   西部发展节能服务的低碳效应及其政策研究 [J].
郭广涛 ;
郭菊娥 ;
柴建 .
管理评论, 2010, 22 (06) :71-76
[5]   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 [J].
许广月 ;
宋德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5) :37-47
[6]   我国碳排放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J].
徐大丰 .
江西社会科学, 2010, (04) :79-82
[7]   西部经济发展对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及对策 [J].
李清源 .
环境经济, 2010, (03) :51-56
[9]   我国东西部地区技术相似度测度与差异分析 [J].
朱战国 ;
孙林岩 ;
何哲 ;
孙顺成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 (16) :44-47
[10]   经济发展对中国能源碳排放空间分布的影响 [J].
高卫东 ;
姜巍 ;
谢辉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8 (02) :29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