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被引:26
作者
林学钰 [1 ]
廖资生 [1 ]
苏小四 [1 ]
钱云平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水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2] 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地下水开发潜力;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 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6.05.001
中图分类号
P641.8 [地下水资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并以其含沙量特大和下游的“地上悬河”而闻名于世。黄河上游的盐碱、沙害,中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悬河段的洪涝、干旱和断流等灾害使黄河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针对流域内缺水和水质问题,对流域水资源、城市工农业的供需水量平衡、地下水的开发潜力等进行了预测。通过基流分割计算和同位素技术的应用,研究了区内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规律及地下水对黄河的贡献。最后,对黄河流域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及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677 / 68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可更新能力研究.[M].林学钰;王金生等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2]  
黄河水资源变化研究.[M].朱晓原;张学成著;.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
[3]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M].秦毅苏等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
[4]   银川平原地下水循环及其可更新能力评价的同位素证据 [J].
苏小四 ;
林学钰 .
资源科学, 2004, (02) :29-35
[5]   包头平原地下水水循环模式及其可更新能力的同位素研究 [J].
苏小四 ;
林学钰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 (04) :503-508+529
[6]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isotopes of Yellow River water in China [J].
Su, XS ;
Lin, XY ;
Liao, ZH ;
Wang, JS .
WATER INTERNATIONAL, 2004, 29 (04) :475-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