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地理学蕴含的现象学——对大卫·西蒙《生活世界地理学》的评介

被引:9
作者
高慧慧
周尚意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关键词
现象学; 人文主义地理学; 《生活世界地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01 [人文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中国大陆地理学界对人文主义地理学与现象学之关系的介绍不甚充分,引介的文章数量十分有限,且多集中介绍段义孚先生的作品和观点。文章通过评介另一位著名人文主义地理学家大卫·西蒙的《生活世界地理学——动、静和相遇》,旨在促进人们更为深入地了解人文主义地理学。此书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代表著作之一,出版之际正值西方人文主义地理学盛行。全书共分为5大部分,其中第二、三、四部分集中了作者的学术观点,分别对应该书副标题中的"动""静"和"相遇"。现象学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内容比较艰涩。因此文章结合该书提到的例子和经验中的例子,凝练出该书的重要观点,并使其形象化。文章评介该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该书通过抽象的现象学的概念和方法实现了对大量日常环境经验的描述;第二,该书内容对规划设计以及环境教育相关人士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第三,该书并没有实现人文主义地理学与"科学的"现代地理学的直观对比,因此尚未显性化现象学研究方法的优长;第四,以现象学态度反观本评介,本评介当然也带有两位作者的主体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83 / 7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上海市嘉定区拾荒者地方认同研究.[M].刘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  
科学发展观与人文地理学研究新进展.[M].朱传耿;沈正平;孟召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
[3]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加)简·雅各布斯(JanJacobs)著;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5,
[4]  
活的隐喻.[M].(法)保罗·利科(PaulRicoeur)著;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5]  
符号.[M].(法)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著;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3,
[6]  
梅洛-庞蒂.[M].(美)丹尼尔·托马斯·普里莫兹克(DanielThomasPrimozic)著;关群德译;.中华书局.2003,
[7]  
知觉现象学.[M].(法)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著;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1,
[8]  
现象学的观念.[M].[德]胡塞尔(Husserl;E·) 著;倪梁康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9]  
Expertise in unexpected places: Children’s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from gender counter-stereotypical experts.[J].Janet J. Boseovski;Chelsea Hughes;Stephanie E. Miller.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16,
[10]   Lived bodies, place, and phenomenology: implications for human rights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J].
Seamon, David .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ENVIRONMENT, 2013, 4 (02) :14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