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30
作者
黄高宝
于爱忠
郭清毅
杨荣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冬小麦; 保护性耕作; 风蚀; 风洞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土壤风蚀是指松散的土壤物质被风吹起、搬运和堆积的过程以及地表物质受到风吹起的颗粒的磨蚀过程,其实质是在风力的作用下,表层土壤中的细颗粒和营养物质的吹蚀、搬运与沉积的过程。我国受土壤风蚀及土地沙漠化影响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2以上,主要分布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甘肃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带之一,该地区春小麦种植长期采用铧式犁翻耕是导致该地区农田土壤风蚀的主要原因。通过室内风洞试验揭示了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措施条件下风蚀量、起动风速、风速廓线、地表粗糙度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个处理风蚀量、起动风速均高于对照处理,风蚀量与风速存在幂函数关系,16 m s-1风速是土壤风蚀程度由轻变重的一个转折点;在距土样表面5~50 mm范围内,随着高度的递增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不覆盖(NT)处理较秸秆翻压(TIS)、传统耕作(T)处理风速增加缓慢,每个处理高度(H)与风速(V)遵循指数函数。NT、NTS处理与对照(SWT)的粗糙度K的差异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TIS处理与对照(SWT)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而T处理与对照(SWT)差异不显著。风蚀率(Q)与地表粗糙度(K)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起动风速与地表粗糙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68 / 97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戈壁风沙流结构和风速廓线特征研究 [J].
张克存 ;
屈建军 ;
俎瑞平 ;
方海燕 .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01) :54-55+58
[2]   农牧交错带不同农田耕作模式土壤风蚀的风洞实验研究 [J].
杨秀春 ;
严平 ;
刘连友 ;
徐斌 .
土壤学报, 2005, (05) :35-41
[3]   中国北方土壤风蚀问题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J].
陈渭南,董光荣,董治宝 .
地球科学进展, 1994, (05) :6-12
[4]   关于土壤风蚀风洞模拟实验的某些结果 [J].
董光荣 ;
李长治 ;
金炯 ;
高尚玉 ;
吴丹 .
科学通报, 1987, (04) :297-301
[5]   耕作方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以河北坝上地区为例 [J].
哈斯,陈渭南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6, (01) :10-16
[6]  
风沙物理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朱朝云等编, 1992
[7]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of velocity and turbulence field behind porous fences [J].
Lee, SJ ;
Kim, HB .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1999, 80 (03) :311-326
[8]  
A wind tunnel study of turbulent flow around single and multiple windbreaks, part I: Velocity fields[J] . M. J. Judd,M. R. Raupach,J. J. Finnigan.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199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