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湖入库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12
作者
曾艳 [1 ,2 ]
张维 [3 ]
陈敬安 [1 ]
朱正杰 [1 ]
王敬富 [1 ,2 ]
李键 [1 ]
杨永琼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关键词
沉积物; 红枫湖; 生态风险; 重金属; 污染; 有机质;
D O I
10.14050/j.cnki.1672-9250.2010.04.013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红枫湖几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处以及原后五养殖区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Cd、Pb、Cu、Co、Ni、Cr、V、Zn)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桃花源河污染最严重,达到了中等污染水平(P=2.70,RI=171.02);后六河尽管Zn污染较严重,但其生态危害性低;其余河流的污染程度都较低。几条入湖河流的潜在生态危害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桃花源河>后六河>羊昌河>麻线河。所研究的8种重金属中只有Cd(Eir均≥40)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桃花源河的Cd的Eir最高(Eir=82)。其余重金属由于毒性系数小,尽管部分重金属含量达到了背景值的许多倍,但都无显著的潜在生态风险。但是后六河的Zn含量高过了生态效应必然浓度值(PEL),需引起重视。通过对桃花源河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垂向变化的研究发现,在早期成岩过程中沉积物中Cd、Pb、Ni、Co、Cr、Cu、V的沉降主要受有机质的控制;Cr不仅受有机质的影响,还受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而Zn则明显受粒度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70 / 475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