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风毛菊属植物区系地理研究及与邻近地区区系的关系

被引:10
作者
王一峰 [1 ,2 ]
王俊龙 [1 ]
吴依茜 [1 ]
杜国祯 [2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甘肃; 风毛菊属; 区系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2 [植物地理学、植物分布(植物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对风毛菊属植物野外调查,标本的收集、整理和系统鉴定,该地区风毛菊属植物共有57种1变种,隶属于4亚属,在甘肃省有2个分布丰富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南地区和祁连山地。分析表明,风毛菊属植物是一个北温带分布的属,可划为5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其中以中国特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分布最多(分别占36%和29.5%),特有属为新特有属,说明该区系属于一个年轻的、以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分布为主的温带性质,并与青藏高原、中亚地区有密切联系;喜马拉雅、横断山区是风毛菊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华北、华中地区是一个次生分布中心;菊科在古地中海地区于第三纪的早、中期得到分化与发展,其中原始的帚木菊族向西南亚迁移时分化、衍生出原始的菜蓟族的祖先种,该族在大约第三纪从起源中心向中亚干旱地区分化出风毛菊属植物,因此,该区系起源于第三纪的中亚至喜马拉雅一带;青藏高原的隆起、海浸海退,使属内种类剧烈分化,第三纪、第四纪北半球冰期、间冰期交替作用,使本区系向亚洲温暖地区迁移,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现今的区系成分。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菊科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J].
张仁波 ;
邓洪平 ;
何平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134-138
[2]   古地中海植物区系在青藏高原隆起后的演变和发展 [J].
孙航 ;
李志敏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6) :852-862
[3]   云南迪庆州传统藏药雪莲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J].
杨青松 ;
陈绍田 ;
周浙昆 .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03) :297-302
[4]   甘肃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科的分析 [J].
吴晓菊 ;
陈学林 .
广西植物, 2003, (03) :203-210
[5]   甘肃河西地区盐生植物区系研究 [J].
张勇 ;
李鹏 ;
李彩霞 ;
贾恢先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1) :115-119
[8]   青海省风毛菊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初步调查 [J].
刘永昌 ;
刘海青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1, (05) :289-294
[9]   中国植物区系与其它地区区系的联系及其在世界区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J].
汤彦承 .
云南植物研究, 2000, (01) :1-26
[10]   甘肃草本植物区系的一条分界线 [J].
王一峰 ;
廉永善 ;
陈学林 .
西北植物学报, 1999, (06) :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