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喜马拉雅然巴穹隆的构造、运动学特征、年代学及演化

被引:18
作者
郭磊
张进江
张波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然巴片麻岩穹隆; 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 东西向伸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然巴穹隆构造位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由上、下两个拆离断层及3个构造层组成.低变质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系形成上构造层,底部为脆性上拆离断层;糜棱状片麻岩及核部浅色花岗岩体组成下构造层,顶部是韧性下拆离断层;中级变质糜棱状石榴石、十字石、红柱石片岩构成两拆离断层间的中构造层,可能是上构造层底部经拆离作用形成.穹隆构造主要经历3期变形:第1期上盘向北北西运动,可能与藏南拆离系活动有关;第2期为主期变形,与东西向伸展相关,各单元统一地上盘向东运动,形成然巴穹隆的主要构造特征;第3期为穹隆向外的垮塌下滑.然巴穹隆构造可能是东西向伸展和岩浆底辟作用的结果,下拆离断层可能是将上盘沉积岩系与结晶基底分开的主拆离断层,为主变形期东西向伸展形成,后期岩体的底辟作用形成穹隆的形态.穹隆核部主变形晚期侵位的浅色花岗岩冷却年龄为6Ma左右,说明穹隆主期伸展与该区东西向伸展作用活动时代一致,然巴穹隆构造的形成与青藏高原南北走向裂谷系的东西向伸展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40 / 65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北喜马拉雅穹隆带雅拉香波穹隆的构造组成和运动学特征 [J].
张进江 ;
郭磊 ;
张波 .
地质科学 , 2007, (01) :16-30
[2]   藏南萨迦拉轨岗日淡色花岗岩特征及与变质核杂岩的关系 [J].
张金阳 ;
廖群安 ;
李德威 ;
张雄华 ;
袁晏明 .
地球科学, 2003, (06) :695-701
[3]   青藏高原东西向伸展及其地质意义 [J].
张进江 ;
丁林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3, (02) :179-189
[4]   藏南萨迦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的厘定及其成因 [J].
李德威 ;
刘德民 ;
廖群安 ;
张雄华 ;
袁晏明 .
地质通报, 2003, (05) :303-307
[5]   申扎-定结正断层体系中、南段构造特征及其与藏南拆离系的关系 [J].
张进江 ;
郭磊 ;
丁林 .
科学通报, 2002, (10) :738-743
[6]   喜玛拉雅平行于造山带伸展——是垮塌的标志还是挤压隆升过程的产物? [J].
张进江 ;
丁林 ;
钟大赉 ;
周勇 .
科学通报, 1999, (19) :2031-2036
[7]  
Evolution of North Himalayan gneiss domes: structural and metamorphic studies in Mabja Dome, southern Tibet[J] . Jeffrey Lee,Bradley Hacker,Yu Wang.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 2004 (12)
[8]  
Geologic Evolution of the Himalayan-Tibetan Orogen[J] . An Yin,T. Mark Harrison.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 2000
[9]  
Detection of inherited monazite in the Manaslu leucogranite by 208 Pb 232 Th ion microprobe dating: Crystallization age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J] . T.Mark Harrison,K.D. McKeegan,P. LeFort.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1995 (3)
[10]  
Mode of Cenozoic east-west extension in Tibet suggesting a common origin of rifts in Asia during the Indo-Asian collision. YIN 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