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东西向天然气聚集区带研究

被引:14
作者
方国庆
刘德良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甘肃兰州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安徽合肥
[3] 不详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安徽合肥
[5] 不详
关键词
天然气聚集区带; 沉积岩; 构造地质;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已发现的工业气田刘家庄、胜利井、长庆、镇川堡、吴堡等皆分布于中部东西向构造带上,而盆地其它地区仅个别井有气显示或产少量的工业气流。它们的储层为奥陶系碳酸盐岩或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中的砂岩和薄层灰岩,气源均与奥陶系或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关,都为纯气藏,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这种工业气田带状分布于盆地中部东西一线不是偶然的,反映着中部过渡构造带对它们成藏及分布的控制作用。以中部构造带为背景将它们从相同或相似的成因背景上联系起来归入中部东西向天然气聚集区。显然,该区是天然气勘探的最有利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 地质出版社 , 戴金星等著, 1997
[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气源判识和天然气成因类型 [J].
黄第藩,熊传武,杨俊杰,徐正球,王可仁 .
天然气工业, 1996, (06) :1-5+95
[3]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张福礼等著, 1994
[4]  
地球与类地行星构造地质学[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刘德良等编著, 1997
[5]  
中国黄土高原第四纪古气候与新构造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朱照宇, 1994
[6]  
鄂尔多斯奥陶纪地层岩石岩相古地理[M]. 地质出版社 , 冯增昭等著, 1998
[7]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石油地质论文集[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内蒙古石油学会编, 1983
[8]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M]. 地质出版社 , 冯增昭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