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及其海域三维速度分布特征与岩石层结构

被引:47
作者
刘建华,吴华,刘福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华南及其海域,地震层析成像,横向不均匀性,岩石层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4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华南(包括台湾省)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台网记录到的514个区域地震和716个远震事件的19777条P波到时数据,用地震层析反演方法重建了华南及其海域(18.0°-31.5°N,106.5°-130°E)的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1.华南及其海域地壳和上地幔广泛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它不仅出现在海域和陆区不同构造之间,同时也出现在陆区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及其内部.2.地壳上部速度图像呈现出陆区和海域的速度差异:海域表现为低速,陆区的大部分表现为高速,而地处陆缘海的长乐-南澳断裂带恰好对应于陆区高速和海域低速块体分界处。陆区的一些主要断裂带几乎都显示在速度梯度带上.3.110km深度处的速度图像表明,华南海域普遍显示低速;陆区除东南沿海褶皱系和华南褶皱系西部为低速外,均为高速.说明海域和陆内活动区在这一深度处已有软流层显示。4.研究区域内岩石层厚度变化显著,在陆区,扬子准地台与较为活动的褶皱系相比,具有较厚的岩石层。华南褶皱系内部岩石层厚度也十分不同,其东北部岩石层厚度大于西南部,说明华南褶皱系内部活动程度不同,东北部相对稳定,西南部较为活动。台湾以东沿大陆架、大陆坡岩石层逐渐抬升,至海洋下方变得很薄,软流层顶部
引用
收藏
页码:440 / 44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海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动力学特征 [J].
刘光鼎 .
地质学报, 1992, (04) :300-314
[2]   中国海大地构造演化 [J].
刘光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0, (01) :23-29
[3]   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 [J].
刘福田 ;
李强 ;
吴华 ;
胡戈 ;
刘建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1) :46-61
[4]  
是华南造山带而不是华南地台.[J].许靖华;孙枢;李继亮.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 10
[5]   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Ⅰ)——理论和方法 [J].
刘福田 .
地球物理学报, 1984, (02) :167-175
[6]  
东南大陆岩石圈结构与地质演化.[M].李继亮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
[7]  
中国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成果.[M].国家地震局编;.地震出版社.1986,
[8]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M].杨森楠;杨巍然主编;.地质出版社.1985,
[9]  
华南沿海区域断裂构造分析.[M].刘以宣著;.地震出版社.1981,
[10]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