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滞洪区蓄水优化研究

被引:2
作者
高学平
郭磊
李兰秀
机构
[1] 天津大学建工学院
关键词
蓄滞洪区; 洪水资源化; 综合效益; 模糊识别理论; 最优蓄水位;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6.05.010
中图分类号
TV873 [蓄洪、滞洪、避洪建筑];
学科分类号
081504 ;
摘要
为缓解一些地区的缺水状况及调整水资源布局,考虑洪水的资源特性,利用蓄滞洪区蓄水应当是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以天津市黄庄洼蓄滞洪区为例,计算了各水位下的淹没损失及各项效益,确定了最优蓄水位。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考虑蓄滞洪区的淹没损失、防洪效益、供水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指标,以蓄洪的综合效益最大为原则,采用模糊识别理论进行方案优选,确定最优蓄水位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南水北调对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J].
裴源生 ;
王建华 ;
罗琳 .
生态学报, 2004, (10) :2115-2123
[2]   洪水资源化调研报告 [J].
国家防办课题调研组 .
中国防汛抗旱, 2004, (02) :10-14
[3]   洪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研究 [J].
曹永强 .
资源·产业, 2004, (02) :21-23
[4]   海河流域水生态恢复与洪水资源化 [J].
田友 .
中国水利, 2002, (07) :29-30
[5]   洪灾损失评估指标的研究 [J].
傅湘 ;
纪昌明 .
水科学进展, 2000, (04) :432-435
[6]   企业停减产损失预测和评估模式 [J].
于庆东 ;
迟克莲 .
灾害学, 1998, (02) :12-16
[7]  
首都圈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M]. 科学出版社 , 阮本清,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