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法律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以与互联网企业利益平衡为视角

被引:6
作者
胡文涛
机构
[1]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信息隐私权; 侵权; 民法保护; 企业利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个人隐私权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之相应,传统隐私权也发展到信息隐私权,强调个人对自身信息的积极控制。在对个人信息隐私的诸多威胁中,基于逐利的动因,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威胁尤为突出。由于我国现行法规对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不周,如个人信息保护法规位阶偏低,法院对互联网企业的倾向性保护较为明显等,建议在民法加强对人格权保护的基础上,尽早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充分保障网络用户以信息控制为中心的信息隐私权,通过重新界定信息隐私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强化处罚力度等措施,为个人信息隐私权提供周全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工业、市场与现代国家 [J].
任剑涛 .
思想战线, 2016, (03) :67-85
[2]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3]   基于产品域—知识域的合作知识创造路线图规划 [J].
韩晓琳 ;
张庆普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5, (03) :155-160
[4]   论实践的人权研究——基于1949年以来人权研究论争的考察 [J].
石伟 .
思想战线, 2015, (01) :71-76
[5]   Cookie:技术无罪 [J].
吕芹 .
互联网周刊, 2014, (07) :28-29
[6]   论个人信息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地位 [J].
王利明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6) :68-75+199
[7]   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上) [J].
王泽鉴 .
比较法研究, 2008, (06) :1-21
[8]   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 [J].
齐爱民 .
河北法学, 2008, (04) :15-33
[9]  
个人信息的私法保护.[M].谢远扬.中国法治出版社.2016, 978-7-5093-7333-0
[10]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开发利用法律制度研究.[M].张才琴;齐爱民;李仪.法律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