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缬沙坦逆转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20
作者:
钟明
张运
苗雅
黎莉
巩会平
马骁
孙惠
张薇
机构:
[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教育部和卫生部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病,肥大性;
受体,血管紧张素;
信号传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65 [实验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目的探讨缬沙坦逆转糖尿病心肌病(DCM)心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8只),DCM组(16只),缬沙坦干预组(16只)。采用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建立DCM动物模型。利用Masson染色、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左室心肌胶原含量、血小板反应素-1(TSP-1)、TGFβ1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大鼠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明显升高(11%±3%vs17%±3%,P<0·01),存在心肌间质纤维化;TSP-1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0·0089±0·0034vs0·0141±0·0037,96±17vs130±17,均P<0·05),TGFβ1mRNA、活性和非活性TGFβ1蛋白质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0·0054±0·0009vs0·0126±0·0057,103±18vs143±17,99±20vs155±35,均P<0·01);应用缬沙坦进行干预治疗后,除非活性TGFβ1蛋白质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外,上述异常均明显减轻。结论缬沙坦通过抑制TSP-1/TGFβ1信号传导途径在逆转DCM心肌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36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