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收获指数和几个生理特性的遗传

被引:24
作者
任正隆
李尧权
不详
机构
[1] 四川农学院
关键词
收获指数; 小麦品种; 遗传力; 籽粒产量; 经济系数; 遗传率; 麦类作物; 小麦; 生理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按照作物生理学的观点,一个小麦品种的光合生产力和收获指数(HI)越高,籽粒产量也越高。光合生产力则决定于光合器官的性质——大小、寿命和光合效率。作物生理学以叶面积持续期(LAD)和净同化率(NAR)作为光合生产力的指标,其意义是:LAD:是叶面积对时间的积分。NAR:是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净积累。作物的生物产量等于全生育期内LAD和NAR的乘积之和,其籽粒产量则可由下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小麦开花后的物质积累、籽粒相对生长率和灌浆速度在品种间的变异 [J].
任正隆 ;
李尧权 .
中国农业科学, 1981, (06) :12-20
[2]   小麦各叶位叶片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初报) [J].
凌启鸿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1965, (03) :219-233
[3]  
A comparison of four 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the estimation of heritability[J] . D. G. Pederson.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7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