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高原地区和西北干旱区地表能量季节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4
作者
马伟强 [1 ]
冯耀明 [2 ]
李茂善 [1 ]
赵逸舟 [1 ]
孙方林 [1 ]
宋敏红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地表能量通量; 地面观测; 藏北高原地区; 西北干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2.1 [太阳辐射];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中日合作研究项目"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2001~2005年)和大型野外观测试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的"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DHEX,2000-2003年) 1a年的观测数据资料分析研究了干旱区地表能量,即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得到一些有关地表能量的新认识,最后还提出并讨论了计算地表能量通量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引用
收藏
页码:922 / 9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藏北高原地区辐射收支和季节变化与卫星遥感的对比分析 [J].
马伟强 ;
马耀明 ;
胡泽勇 ;
李茂善 ;
孙方林 ;
谷良雷 ;
王介民 ;
钱泽雨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01) :109-115
[2]   藏北高原地面辐射收支的初步分析 [J].
马伟强 ;
马耀明 ;
胡泽勇 ;
李茂善 ;
王介民 ;
钱泽雨 .
高原气象, 2004, (03) :348-352
[3]  
Analysis of aero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n the grassy marshland surface of Tibetan Plateau[J]. TSUKAMOTO Osamu,ISHIKAWA Hirohiko,TAMAGAWA Ichiro.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2(01)
[4]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J].
季国良 ;
时兴和 ;
高务祥 .
高原气象, 2001, (03) :239-244
[5]   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动量和感热总体输送系数 [J].
张强 ;
卫国安 ;
黄荣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9) :783-792
[6]   干旱区热力学粗糙度特征及对感热通量估算的影响 [J].
贾立 ;
王介民 ;
胡泽勇 .
高原气象, 2000, (04) :495-503
[7]   藏北高原草甸下垫面近地层能量输送及微气象特征 [J].
马耀明 ;
塚本修 ;
吴晓鸣 ;
玉川一郎 ;
王介民 ;
石川裕彦 ;
胡泽勇 ;
高洪春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0, (05) :715-722
[8]   青藏高原能量收支观测实验的新进展 [J].
季国良 .
高原气象 , 1999, (03) :333-340
[9]   青藏高原改则地区近地层通量观测研究 [J].
李家伦 ;
洪钟祥 ;
罗卫东 ;
李爱国 ;
赵翼浚 .
大气科学, 1999, (02) :142-151
[10]   青藏高原气象学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J].
钱正安,焦彦军 .
地球科学进展, 1997, (03) :20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