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放射性异常成因研究

被引:6
作者
王平,李舟波,戴丽君
机构
[1] 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应用地球物理系
关键词
放射性异常,油气勘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索地表放射性异常与地下油气藏的关系,在4种类型的9个油气藏上收集了310口井的测井数据,同时在5个油气藏上进行了地面放射性测量.上述资料证实,异常从油层到地表具有延续性,在同一油层上方放射性异常随测点与油层距离加大而减弱,复合式油气藏各油层异常独立存在,不同类型油藏异常总体形态相似,异常幅值与油藏圈闭条件有关.这些为油气物质垂向运移及放射性异常深部形成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在此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油田放射性异常物质来源主要是生油岩的观点和油气盆地内流体微运移循环的设想,建立了油田放射性异常综合成因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28 / 53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钻井地球物理勘探.[M].李舟波编;.地质出版社.2006,
  • [2] 油气化探方法与应用.[M].刘崇禧;徐世荣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 [3] 深部地下径流的研究方法.[M].(苏)久宁(Дюнив;В.И.)著;杨立中译;.地质出版社.1990,
  • [4] 石油地质学.[M].张厚福;张万选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 [5] 石油地质学简明教程.[M].陈作全主编;.地质出版社.1987,
  • [6] 地球化学表.[M].[德]勒斯勒(Rosler;H·J·);[德]朗格(Lange;H·) 著;卢焕章;徐仲伦 译.科学出版社.1985,
  • [7] 中国石油地质学.[M].王尚文 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3,
  • [8] 水文地球化学.[M].李学礼编;.原子能出版社.1982,
  • [9] 放射性方法在我国找寻油气藏中的应用进展
    葛君伟
    贾文懿
    [J]. 物探与化探, 1992, (04) : 259 - 266
  • [10] 核技术探测油气田机理
    蒋永一
    傅锦
    徐贵来
    [J]. 铀矿地质, 1988, (01) : 36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