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工程师节述论

被引:3
作者
李海涛
机构
[1] 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工程师节; 中国工程师学会; 节日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B-2 []; K258 [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
学科分类号
08 ; 060205 ;
摘要
近代以来,中国工程师队伍逐步孕育、成长,群体意识日渐觉醒。作为该社会现象演进之结果,中国工程师学会于1931年成立。该学会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精神,是近代中国技术救国思潮的实践主体。1940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号召全国工程师效法大禹,以服务国家为职志,并将其诞辰(6月6日)作为工程师纪念节日。1943年,国民政府将工程师节确立为国家法定节日。1949年前,工程师节庆祝活动共举办九届,其组织形式较为多样,社会反响较为强烈。工程师节的历史实践对于调动工程技术人员抗战建国的积极性,增强工程师的职业认同,塑造工程师的价值规范和行为理念,推动中国工程事业的发展,均发挥着积极作用。工程师节的历史实践对当前加强工程科技文化建设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66 / 57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近代工程师群体的“民间领袖”[M]. 经济日报出版社 , 房正, 2014
[2]  
长安学丛书[M]. 三秦出版社 , 李炳武, 2010
[3]  
周礼[M]. 辽宁教育出版社 , 崔高维校点, 1997
[4]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2 习近平.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5/28/c1122901308.htm .
[5]  
中国工程师学会三十三、三十四年度会务报告 .2 中国工程师学会编. . 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