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流域氮的源汇时空模式与机理初探

被引:17
作者
陈能汪
洪华生
张珞平
机构
[1]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氮; 源汇; 时空分布; 氮收支; 九龙江流域;
D O I
10.13671/j.hjkxxb.2009.04.016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综合运用定位监测、野外试验、模型模拟与GIS技术等手段和方法,定量研究了南亚热带地区九龙江流域和五川小流域氮的大气沉降、河流输送(地表径流)、淋失、反硝化和氨挥发等输入输出(源汇)时空模式与机理.结果表明,九龙江流域氮"源"以化肥与饲料输入为主(占总输入125.6kg.hm-2的86%),氮"汇"以氨挥发和河流输送为主(占总输出72.9kg.hm-2的82%).氮输入后50%以上进入大气和水环境,14.5%通过河流输送至河口与近海.大气氮沉降通量为14.9kg.hm-2,其中干沉降占34%,湿沉降占66%,形成1∶2的干湿沉降结构;源于化肥施用与畜禽养殖引起的强烈氨挥发,氮沉降集中在春夏两季(占全年80%),且以铵态氮为主(39%以上).氮的径流输出及河流输送受人为氮输入与水文条件的双重控制,2004年九龙江向厦门海域输送无机氮11.5kg.hm-2,其中90%发生在春夏秋季(同期流量占全年89%);五川小流域总氮径流输出负荷为67.1kg.hm-2,其中85%发生在施肥量大、降雨集中的春夏两季(作物生长期);基流与降雨径流分别贡献25%和75%.总氮淋失负荷为27.5kg.hm-2,占总输入的9%;pH<5的酸性土壤带正电荷导致氮淋失以铵态氮为主(约占40%).九龙江流域反硝化通量为7.7kg.hm-2,而氨挥发高达42.1kg.hm-2,氨挥发主要来自化肥施用与畜禽养殖(分别贡献50%和39%).减少春夏时期肥料氮的输入(养分管理),有效截留雨季的降雨径流(水文控制)是该流域氮素管理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830 / 839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