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以长江中游为例

被引:6
作者
刘国纬
机构
[1]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河流; 地学; 江河治理; 长江; 洪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85 [治河方法(河道整治)];
学科分类号
081504 ;
摘要
阐述了江河治理应充分遵从河流地学属性的观点,从江河治理角度探讨了河流地学属性的定义与内涵.从长江中游洪水蓄泄环境、洞庭盆地现代沉积特性、江汉盆地河湖地貌演变、中游河道分流特性及演变、荆江河道地质地貌特点等5个方面,阐述了长江中游治理的地学基础.基于长江中游的地学属性分析,提出了对长江中游治理的几点认识:结合退田还湖有计划地施行洞庭湖盆内"湖垸互换";利用荆江北岸古河道开辟中游分洪河道;适度恢复江汉盆地对中游洪水的调蓄作用;荆江河道的治理应置于长江中游地学环境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与规划.
引用
收藏
页码:1175 / 11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洞庭湖区构造沉降特征研究 [J].
陈新国 ;
潘晟 ;
皮建高 .
西部探矿工程, 2004, (09) :108-111
[2]   关于兴建江汉排洪通道缓解长江和汉江洪水的设想 [J].
周建军 ;
林秉南 ;
张仁 .
水利学报, 2000, (11) :84-88
[3]   长江中游的防洪问题和对策——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的启示 [J].
李长安 ;
殷鸿福 ;
陈德兴 ;
王波 .
地球科学, 1999, (04) :329-334
[4]   洞庭湖地质灾害及减灾措施探讨 [J].
龚治国 .
中国地质, 1999, (05) :36-39
[5]   关于洞庭湖洪灾治理中的地质构造研究问题 [J].
陈国达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9, (01) :1-2
[6]   用地质学的观点探讨洞庭湖的治理 [J].
董和金 .
湖南地质, 1997, (03) :3-8
[7]  
长江中游环境演化与防洪对策[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李长安等著, 2001
[8]  
长江中游荆江变迁研究[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杨怀仁,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