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生物脱硫的研究进展

被引:3
作者
潘一
蔡小军
机构
[1] 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2]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北京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3] 抚顺
[4] 抚顺
关键词
生物脱硫; 石油; 二苯并噻吩; 细菌; 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62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原油质量变劣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工业上对脱硫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生物脱硫是石油脱硫的新兴工艺。与传统方法相比,生物脱硫技术灵活性好,可以处理多种原料,无需在高温高压下操作,不耗氢气,成本低,很少有废液排放,而且有机硫产品价值较高。因此,生物脱硫技术在能源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显示出了潜在的优势。综述了生物脱硫的厌氧、好氧、DSZ酶脱硫途径的机理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石油生物脱硫工业化所面临的问题。生物脱硫在某些领域已经成为现实,预计实现工业化在不久的将来是可能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6+52 +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石油和煤微生物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J].
姜成英 ;
王蓉 ;
刘会洲 ;
陈家镛 .
过程工程学报, 2001, (01) :80-85
[2]   柴油生物脱硫技术的进展 [J].
廖健 ;
刘伯华 ;
姚国欣 .
炼油设计, 1999, (12) :15-19
[3]   石油的生物催化法脱硫 [J].
时雨荃 ;
张淑芬 ;
赵竹暄 ;
戎谊梅 ;
杨宏秀 .
化学工业与工程, 1998, (04) :57-62
[4]  
Comparison of batchstirred and electrospray reactors for biodesulfuriz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in crude oil and hydrocarbon feedstocks[J] . Eric N. Kaufman,James B. Harkins,Abhijeet P. Borole.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 1998 (2)
[5]  
Conversion of hydrogen sulfide to elemental sulfur by Chlorobium thiosulfatophilum in a CSTR with a sulfur-settling separator[J] . Rahul Basu,Sriram Ramakrishnan,Edgar C. Clausen,James L. Gaddy.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 1994 (1)
[6]  
On the morphology and physiology of the purple and green sulphur bacteria[J] . C. B. Niel.Archiv für Mikrobiologie . 1932 (1)
[7]  
Bioconversion Reactions in Asphaltenes and Heavy Crude Oils .2 Premuzic E T,Lin M S,Bohenek M,et al. Energy and Fuels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