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水稻群体发展规律及其调控途径

被引:22
作者
黄峰伟
机构
[1] 福建省永定县农技中心永定
关键词
水稻; 群体质量; 发展规律; 成穗率; 优化调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高产水稻群体演进沿着“早发群体→高成穗率群体→高光效群体”的规律发展。高产水稻群体的生育后期具有三大的生物学特性:一是叶片光合强度大和干物质生产力高;二是仍保持有强大根系,具有较强的吸肥吸水能力;三是表现为穗大粒多。高产群体构建的关键应抓住适宜穗数和成穗率。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把成穗率提高到80%以上,这是全面改善群体质量,培育抽穗至成熟期群体高光合效力的一项综合性指标。生产上,本文提出“壮秧、适苗、扩行、调肥、水控、化控”等十二字综合配套调控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汕优多系1号产量因素分析及其高产调拧技术研究 [J].
张祖德 .
福建稻麦科技, 1998, (01) :16-18
[2]   秧苗素质和合理分蘖对杂交早稻产量的影响及其控制途径 [J].
倪治华 .
中国稻米, 1997, (04) :21-22+26
[3]   略论提高水稻成穗率的意义和途径 [J].
徐家宽 ;
潘国璋 ;
王长大 ;
盛国民 ;
吴新生 .
中国稻米, 1996, (04)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