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缺什么

被引:9
作者
樊浩 [1 ,2 ]
机构
[1] 中国伦理学会
[2]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我们”; 伦理; 精神世界; 古希腊; 中国;
D O I
10.13904/j.cnki.1007-1539.2012.06.015
中图分类号
B82-02 [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我们"的世界缺什么?这一问题的真义是:"我"成为"我们"的精神世界缺什么?缺"伦理",缺"本性上是普遍的东西"的伦理!这一缺失历史地根源于对人类文明原初经验和童年记忆的误解和误读,因而必须进行中西方民族精神发展的宏大叙事。苏格拉底之死是古希腊文明的集体记忆,作为一次伦理事件,其深远精神意义使它成为西方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忆;"制礼作乐"的西周维新是中华民族的原初经验,礼崩乐坏是中华民族的童年记忆。带着"伦"的世界和"神"的世界的原初经验和童年记忆,中西方民族开启了各自的精神之旅。20世纪初,中西方哲人以不同的话语形态和问题指向诞生了同一个文明觉悟,这就是"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学会伦理地思考"的"伦理觉悟"。行至当代,中西方民族、中西人的精神世界"同是天涯沦落人",面临同一个难题:伦理缺失,伦理家园失落。由此,"我们如何在一起"的道德追问,便演化为"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追寻,最后演变为一场关于人类文明前途的信念危机:"我们能否在一起?"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M].(英)罗素(Russell;Bertrard)著;肖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  
西方伦理思想史.[M].罗国杰;宋希仁 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3]  
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M].[古希腊]柏拉图(Ρλατων) 著;严群 译.商务印书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