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部第四纪左旋剪切变形的地表地质证据

被引:9
作者
吴中海
吴珍汉
胡道功
赵希涛
韩金良
张永双
江万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活动断裂; 左旋走滑; 简单剪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在青藏铁路的格尔木—拉萨段进行的活动断裂调查发现,在沱沱河—五道梁之间宽约150km的地段内发育了多条由北西西向次级断层左列分布构成的北西西向和北西向左旋张扭性断裂带,在断裂带之间则发育"S"型的北东向裂陷盆地和雁列分布的菱形裂陷盆地,盆地边界断裂也为左旋张扭性质。上述断裂带和裂陷带主要形成于第四纪,它们构成了宽约150km的不均匀的左旋简单剪切变形域,该变形域的整体活动性较弱,属于弱的不均匀剪切变形域。但其中的二道沟断陷盆地是个例外,该盆地边界断裂的垂直活动速率约为0 5mm/a,左旋活动速率介于0 8~1 0mm/a之间。而在整个左旋剪切变形带累计的左旋走滑速率不会超过6mm/a,它们所调节的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的地壳南北缩短量也可能仅占总缩短量的15%~30%。上述弱剪切变形域与强烈左旋走滑的昆仑断裂系共同构成了高原中部的左旋剪切变形带,它们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下,起着调节青藏高原南北向缩短的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63 / 369+491 +49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青藏铁路沿线断裂活动的灾害效应
    吴珍汉
    叶培盛
    吴中海
    胡道功
    周春景
    [J]. 现代地质, 2003, (01) : 1 - 7
  • [2] 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与GPS速度场
    张培震
    王琪
    马宗晋
    [J]. 地学前缘, 2002, (02) : 442 - 450
  • [3]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第三纪风火山群沉积环境分析
    刘志飞
    王成善
    [J]. 沉积学报, 2001, (01) : 28 - 36
  • [4] 青藏高原中部风火山地区第三纪地壳南北缩短量研究
    刘顺
    王成善
    伊海生
    刘志飞
    [J]. 地震地质, 2001, (01) : 122 - 125
  • [5] 阿尔金断裂晚新生代左旋走滑位错的地质新证据
    张岳桥
    陈正乐
    杨农
    [J]. 现代地质, 2001, (01) : 8 - 12
  • [6] 玉树断裂活动性研究
    李闽峰,邢成起,蔡长星,国文秀,邬树学,袁著忠,孟勇琦,涂德龙,张瑞斌,周荣军
    [J]. 地震地质, 1995, (03) : 218 - 224
  • [7] 西藏中部活动断层[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