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地方非典型肺炎病例病理及病原学发现

被引:76
作者
赵景民
周光德
孙艳玲
王松山
杨建法
毛远丽
潘登
貌盼勇
程云
王业东
辛绍杰
周先志
陆江阳
李铃
陈菊梅
机构
[1] 解放军第医院
[2] 解放军第医院病理科
关键词
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病理; 病原; 治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1.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研究非典型肺炎 /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病理学特点 ,并探讨其病原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光镜、透射电镜、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法 ,对 1例地方SARS死亡病例 (属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死亡病例之一 )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该例SARS的肺部病变为严重的急性间质性渗漏出性炎 ,肺泡间隔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伴 2 0 %~ 30 %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 ;弥漫性肺泡上皮损伤 ,呈凋亡及脱失改变 ;光镜下偶见肺泡上皮内病毒包涵体样结构 ;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超过 30 %的肺泡上皮细胞病毒包涵体染色阳性 ,而衣原体包涵体染色阳性细胞不足 5 %。肺外器官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脾脏等免疫器官较广泛的出血坏死性炎 ,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及噬红细胞现象 ,双侧肾上腺局灶性出血坏死性炎。电镜观察 ,肺组织内I、II型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部分心肌细胞及淋巴结内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均查见较多病毒样颗粒 ,大小为 10 0~ 15 0nm ,有光晕或花环状包膜 ,病毒样颗粒主要分布于细胞胞质内 ,少部分见于扩张的内质网内 ;肺外肝等组织内较易查见衣原体样颗粒 ,但肺泡组织内鲜见。死者本人及源自广东省的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IgM和 (或 )IgG与其肺组织呈阳性反应。结论 肺部明显的急性间质
引用
收藏
页码:379 / 382+478 +4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DETECTION OF CORONAVIRUS-LIKE PARTICLES IN HOMOSEXUAL MEN WITH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AND RELATED LYMPHADENOPATHY SYNDROME [J].
KERN, P ;
MULLER, G ;
SCHMITZ, H ;
RACZ, P ;
MEIGEL, W ;
RIETHMULLER, G ;
DIETRICH, M .
KLINISCHE WOCHENSCHRIFT, 1985, 63 (02) :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