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小麦开花后穗部同化物对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罗春梅
胡承霖
机构:
[1] 安徽农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同化物;
茎叶;
产量形成;
籽粒形成;
籽粒产量;
小麦;
麦类作物;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1984.02.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小麦开花后,植株的生长中心开始转移,各器官的同化物都陆续往籽粒集中.这时,同化物集中的强度和数量对产量有很大影响.由于小麦自开花到成熟经历的时间较长,地上部各器官的光合能力、持续时间以及同化物的输出强度都在相继变化.因此,每种器官运往籽粒的同化物在数量上和时间上必然会有差异,其作用也会随产量形成的阶段不同而异.关于叶片和茎鞘在这一时期对产量的作用及其变化已受到普遍重视,并且曾有大量报告;而麦穗是继旗叶以后出现的绿色器官,位于植株顶端,穗颖又紧靠籽粒,其同化物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在生产上也值得重视.为此,我们于1980和1982两年在本校农场用烫颈、套穗等方法,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6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