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储层因其特有的岩石物理特性 ,利用现有的地震资料及常规测井资料很难搞清其内幕构造、储集空间分布、孔隙类型、储层发育带与构造位置的关系等。但利用成像、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却可取得较好效果。首先在综合钻井、录井、测井、试油、岩芯资料的基础上 ,用岩芯标定、刻度测井资料 ,利用测井资料建立岩石的测井响应 ,识别岩性 ;其次 ,在标定和识别岩性的基础上 ,利用声电成像资料识别各种裂缝、孔洞 ,并综合其他成像资料判别其裂缝有效性 ;最后 ,结合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建立测井解释模型 ,对储层参数进行定量计算 ,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 ,综合各种信息对流体进行识别。埕北 30潜山碳酸盐岩储层采用此方法进行评价 ,发现其主要储层为古生界的八陡组、冶里 -亮甲山组、上马家沟组、府君山组和太古界顶面风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