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沙拐枣种子休眠原因研究初报

被引:13
作者
于卓
王林和
不详
机构
[1] 内蒙古林学院沙漠治理系
关键词
沙拐枣,种子休眠,萌发抑制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43 [树木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三种沙拐枣种子的休眠原因进行了分析。它们的种子休眠率均高于95%,休眠程度很深。种子活力高达93%左右,它不是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种子(或果实)在室温下清水浸泡24h后均能吸水膨胀,其形态构造有利于吸水和气体(O2)交换,本身不存在环境休眠。通过生物鉴定发现,引起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是果皮和种子内含有水溶性萌发抑制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格木种子休眠和萌发生理的研究 [J].
陈润政 ;
傅家瑞 .
林业科学, 1984, (01) :35-41
[2]   沙拐枣种子实验室发芽条件研究 [J].
董炅 ;
敖其尔 .
中国草地, 1991, (04) :79+44-79
[3]   羊柴(Hedysarum Laeve Marim)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分析 [J].
于卓 ;
孙祥 .
种子, 1993, (03) :12-15
[4]   蓝花毛蔓豆种子的抑制物质(简报) [J].
陈建白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8, (02) :48-49
[5]  
治沙造林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治沙造林学编委会 编,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