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山铅锌矿区古岩溶发育及其控矿性

被引:8
作者
肖振民
郭晓山
机构
[1] 江苏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八一○队,江苏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八一○队,
关键词
古岩溶; 古喀斯特; 不整合面; 灰岩; 控矿构造; 岩溶角砾岩; 铅锌矿区; 地层; 构造层; 溶塌角砾岩; 岩溶发育; 栖霞山;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84.04.01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南京东郊栖霞山矿区,五十年代还只是一个小型的氧化锰矿床。经过多年的找矿勘探,现已探明为一大型铅锌锰多金属矿床。区内断裂是重要的控矿构造。据近年来的勘探和地质研究,笔者发现除断裂以外,古岩溶对于控矿构造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但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形成了一些特有的容矿空间,而且扩大加宽了古岩溶以前印支期所形成的断裂和裂隙,使之成为良好的容矿构造。根据古地文条件分析,古岩溶还具分带性,它对容矿构造的发育程度、空间分布及矿体形态均有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65 / 3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论渗流热卤水成矿作用的意义与成因标志(上)
    姜齐节
    刘东升
    陈民扬
    冯建良
    余大良
    黄超
    曾骥良
    [J]. 地质与勘探, 1980, (01) : 1 - 6
  • [2] 水文地质学.[M].南京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教研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