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岩体损伤演化与应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23
作者
刘立
朱文喜
路军富
梁伟
李月
机构
[1] 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微结构; 损伤演化; 本构方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运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岩石的微观结构,提出岩石微结构损伤模型;对层状岩体进行损伤演化与破坏过程的研究,建立本构方程与损伤演化方程;引入损伤变量及损伤扩展系数,建立符合岩体整个损伤演化过程的方程,描述岩石受载过程中初期近似呈线性,随后加速的过程。将岩体损伤与破坏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析层状岩体的损伤演化与破坏特征及其稳定性,解释岩石损伤演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层状岩体的损伤萌生与扩展直到破坏,除与加载大小、速率等有关外,还与各亚层损伤演化规律、载荷与层面夹角、各亚层的内部微结构特性等有关。因此,现场整体岩层受其影响是显著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50 / 35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格状与层状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概率方法 [J].
张雷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03) :349-352
[2]   岩体结构面法向循环加载本构关系研究 [J].
尹显俊 ;
王光纶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07) :1158-1163
[3]   层状岩石铰接拱全过程变形性质试验研究 [J].
杨建辉 ;
蔡美峰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2) :209-212
[4]  
Continuous damage model for load-response estimation of concrete. Loland K E.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 1980
[5]   层状岩体剪切破坏面方向的影响因素 [J].
刘卡丁 ;
张玉军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03) :335-339
[6]  
The use of damage concepts in component life assessment. Peny R K. Int.J.Pres.Ves.and Piping . 1996
[7]   层状岩石动静态力学参数相关性的各向异性 [J].
赵平劳 ;
姚增 .
兰州大学学报, 1993, (04) :225-229
[8]   加锚层状岩体的变形破坏过程与加固效果分析模型 [J].
杨延毅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4, (04) :309-317
[9]   层状岩体边坡的弯曲变形破坏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J].
李桂荣 ;
佘成学 ;
陈胜宏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7, (04)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