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与伦理之间:本体维度的国际法

被引:22
作者
何志鹏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国际法; 国际关系; 法理学; 自然法学派; 实证法学派; 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 建构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9 [国际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国际法性质的认定对于探究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操作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奥斯丁认为国际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而仅是"实证道德"的观点引起了长期的争论,这恰恰揭示了问题界定本身的不正确性,正确的问题应当是"国际法是什么法"。为了解国际法的性质,有必要分析国际法规范的具体运行。在这一问题上,自然法学派、实证法学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给出了不同的解读。同时,观察和比较国际法与国际政治、全球伦理的关系也有助于厘清国际法的本质。在一个仍然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国际法不可避免地体现为分散、协定、软弱、不对称的初级性法律,这是思考各方面国际法律问题的起点和基本语境。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普芬道夫自然法与国际法理论述评 [J].
罗国强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 (04) :128-142
[3]   现实主义国际法观的转变:对共生现实主义的一种解读 [J].
唐小松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08) :69-74+5
[4]   国际法道德:渊源与价值 [J].
李杰豪 .
求索, 2008, (04) :127-129
[5]   论国际法的道德保障 [J].
古祖雪 ;
李杰豪 .
国际问题研究, 2007, (05) :24-30
[6]   边沁国际法思想探论 [J].
钟继军 .
求索 , 2007, (01) :106-108
[7]   论现实主义的发展及其命运 [J].
唐小松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 (07) :7-14+4
[8]  
国际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邵津主编, 2005
[9]  
道德权利研究[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余涌著, 2001
[10]  
法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文显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