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阶段后备耕地资源经济供给能力分析

被引:59
作者
张迪
张凤荣
安萍莉
刘黎明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2]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3]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后备耕地资源; 经济供给能力; 成本收益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是补充建设占用耕地的重要途径。自5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非常重视后备耕地资源的调查评价,但是大部分的估算都是从自然适宜性角度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利润是决定后备耕地资源能否开发的重要因素。该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后备耕地资源的划分及测算方法,并对我国各区域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国家土地局1996年完成的土地利用详查,我国现有后备耕地资源661×104hm2(从自然适宜性角度出发进行估算)。该文以此为基础,运用净现值法(NPV)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进行估算。经过计算:除了位于东北平原、长白山山地、辽宁平原丘陵、河西走廊平原、河套银川平原、阿拉善高原、东疆盆地以及南疆和北疆的平原的后备耕地资源共236×104hm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开发价值外,其余地区的后备耕地资源不具备开发价值。即,从自然适宜性角度出发估算的后备耕地资源,大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具备开发价值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M].樊志全主编;.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2]  
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能力.[M].陈百明主编;.气象出版社.2001,
[3]  
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M].李元主编;.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
[4]  
土地资源经济学.[M].(美)雷利·巴洛维(RaleighBarlowe)著;谷树忠等译;.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
[5]  
中国宜农荒地资源.[M].石玉林等 编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6]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供给量——从经济适宜性角度分析 [J].
张凤荣 ;
张迪 ;
安萍莉 .
中国土地, 2002, (10) :15-18
[7]   中国耕地资源开发、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问题 [J].
鲁奇 .
资源科学, 1999, (06) :5-8
[8]   中国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变化分析 [J].
张凤荣 ;
薛永森 ;
鞠正山 ;
曾磊 .
资源科学, 1998, (05) :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