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南部稻区稻飞虱发生规律、影响因素与药控技术研究

被引:8
作者
孙俊铭
李千和
陈军
花日茂
机构
[1] 庐江县植保站!庐江
[2] 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3] 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
关键词
江淮南部稻区; 稻飞虱; 发生规律; 影响因素; 药控技术;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1.03.023
中图分类号
S433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通过历史资料分析、调查研究及田间试验 ,总结了江淮南部稻区 (庐江 )稻飞虱发生规律及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发生新特点 :白背飞虱初见期提早 ,主害代次增加 ,为害时期拉长 ;褐飞虱主害代前移 ,主害代次增加。分析了稻飞虱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发生特点及成因 ,提出了稻飞虱的药控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329 / 331+335 +33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1997年安徽省稻飞虱特大发生特点及成因分析 [J].
耿继光 .
中国农学通报, 1998, (04) :19-21
[2]   吡虫啉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安全性评价 [J].
郭荣 .
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8, (03) :30-31
[3]   三唑磷引发晚稻稻飞虱种群猖獗增长 [J].
张爱华 .
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7, (04) :36-36
[4]   沿江地区水稻主要害虫抗药性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初报 [J].
翟宗清,凌建国,许百年,沈维冰 .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S2) :87-89
[5]  
农业昆虫学[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南京农业大学等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