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油田杏河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25
作者
陈欢庆 [1 ]
朱玉双 [1 ]
李庆印 [2 ]
王小孟 [2 ]
周银邦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关键词
长6油层; 沉积微相; 三角洲前缘沉积; 油水运动规律; 安塞油田;
D O I
10.16152/j.cnki.xdxbzr.2006.02.04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通过沉积微相研究,为精细油藏描述中“相控建模”和后期数值模拟提供坚实的地质依据。方法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测井)等方法,对安塞杏河区长6油层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首次建立了该区长6沉积相模式,细分出沉积微相,并阐述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分析了长6油层油水运动规律及其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开发调整方案。结论该区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和前缘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而且沉积微相与油水运动规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95 / 3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佳县—子洲地区山西组沉积相研究 [J].
杨满平 ;
王兴志 ;
李凌 ;
周树勋 ;
于忠平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0, (04) :14-17+5
[2]   宏观藻类化石在沉积相研究中的意义 [J].
崔攀峰 ;
李健 ;
胡海涛 ;
张永强 .
石油学报, 2000, (05) :36-38+121
[3]   安塞油田侯市地区长6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J].
张金亮 ;
李恕军 ;
靳文奇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1-7+55
[4]   大庆油田北部河流相储层沉积微相与水淹特征 [J].
李长山 ;
吕晓光 ;
王占国 ;
尚玉秋 ;
田燕春 .
现代地质, 2000, (02) :197-202
[5]   东营通61断块沙河街组二段沉积微相特征及对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J].
刘家铎 ;
田景春 ;
陈布科 ;
李琦 .
矿物岩石, 1998, (01) :3-5
[7]   沉积微相测井识别 [J].
蔺景龙 ;
许少华 ;
孙文德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7, (02) :73-74+76+80
[8]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M].夏位荣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9]  
油藏开发地质学.[M].彭仕宓;黄述旺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