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3年1月特大霾过程的气象成因分析

被引:8
作者
李兰
刘敏
方思达
肖莺
向华
高正旭
叶丽梅
郭广芬
机构
[1]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关键词
霾; 气象成因; 均压场; HYSPLIT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了研究湖北省大范围霾过程的气象成因,在分析湖北省2013年1月特大霾过程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天气气候分析法,结合Hysplit模式后向轨迹追踪法,从环流背景、天气系统、气象要素、大气层结及污染物轨迹模拟等方面分析了2013年1月特大霾过程的气象学成因及污染物轨迹,结果表明,1月霾出现2段高峰,范围最大时达40站次,其气象成因为北方冷空气处于间歇期,地面的均压场、弱鞍型场导致出现2段持续小风天气。持续的接地逆温配合小风出现静稳天气,导致大范围的霾天气的出现,,在2段霾高峰值出现的前日,均有高强度的接地逆温存在,汉口站极值强度达7.4℃/100 m。同时,降水偏少,而气温日较差又较大也是霾出现的原因,对武汉江夏站污染物来向追踪表明,其主要来源为北部区域,在近地层多沿长江河谷倒灌输入。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上海霾天气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J].
郑庆锋 ;
史军 .
干旱气象, 2012, (03) :367-373
[2]   灰霾天气变化特征及垂直交换系数的预报应用 [J].
廖碧婷 ;
吴兑 ;
陈静 ;
李菲 ;
陈欢欢 ;
刘运策 ;
黄晓莹 .
热带气象学报, 2012, 28 (03) :417-424
[3]   温州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J].
郑峰 ;
颜琼丹 ;
吴贤笃 ;
周必高 ;
吴孟春 .
气象科技, 2011, 39 (06) :791-795
[4]  
深圳市两次霾天气过程分析[J]. 张丽,施何俊,李磊,江崟.广州环境科学. 2011 (03)
[5]   珠江三角洲2001—2008年灰霾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J].
陈欢欢 ;
吴兑 ;
谭浩波 ;
李菲 ;
范绍佳 .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2) :147-155
[6]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灰霾监控与卫星遥感 [J].
马国欣 ;
薛永祺 ;
李高丰 .
科技导报, 2008, (16) :72-76
[7]   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J].
高歌 .
地理学报, 2008, (07) :761-768
[8]   武汉市PM10污染日变化及其高污染时段特征 [J].
李兰 ;
魏红明 ;
魏静 ;
姜明兰 ;
王芳芳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01) :39-41+116
[9]   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J].
刘爱君 ;
杜尧东 ;
王惠英 .
气象, 2004, (12) :68-71
[10]   Identification of Long-Range Transported Haze Phenomena and Their Meteorological Features over Northeast Asia [J].
Jo, Hyun-Young ;
Kim, Cheol-Hee .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2013, 52 (06) :1318-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