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空间的文化意象——以乐府诗《长安道》为例

被引:2
作者
左鹏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乐府诗; 《长安道》; 地方意象; 文化意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207.22 [诗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试图以乐府诗《长安道》的解读来阐释长安的空间文化含义。文章通过《长安道》主题与内容之变化的分析 ,指出它们最初主要描绘了长安的地方意象 ,后来则多反映生活于长安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而这样的状态折射出人与特定社会空间的四种关系 :家园 -内部者、家园 -外部者、他乡 -内部者、他乡 -外部者 ,其中只有家园 -内部者才是长安意象的真正代言人。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2+1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地理学与地理学家.[M].(英)R.J.约翰斯顿(R.J.Johnston)著;唐晓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
[2]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M].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  
乐府诗述论.[M].王运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4]  
唐代科举与文学.[M].傅璇琮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5]  
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
[6]   盛唐清乐的衰落和古乐府诗的兴盛 [J].
葛晓音 .
社会科学战线, 1994, (04) :209-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