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特征的研究已有一个世纪了,并取得了有益的进展。例如,1956年比尔(Beal)和斯巴德(Shepard)试图根据圆度特征来判辨成因环境。由于物源和磨蚀强度的不一造成圆度差别,给圆度的研究带来困难,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风成砂的圆度随着粒度增大而增加,通常滚圆的砂粒罕见,较小的砂圆度相对较差。奎恩(Kuenen)1960年测定结果,粒度0.04—0.05mm是较低有效磨损的极限。众所周知,三维空间的圆度测量是困难的,所有的研究人员都认为采用二维测量的结果不会造成严重误差。为此,本文的研究工作采用了二维测量。本文研究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牟顿沙漠、英国南威尔士包斯克欧的肯佛哥沙丘、保加利亚黑海切诺木耳湾的泥斯沙丘、山东牟平的沙门马沙丘、美国纽约附近的长岛沙丘和纳米比亚沙漠中心地带沙丘的六处样品。每一处采样十件,样品取自表层砂2—3cm深处,每件样品重100g。在室内样品首先用机械筛以0.25间隔进行筛选,而后称重和进行动差测量获得沉积统计参数。研究结果上述地区砂粒中值分别是2.42、2.40、2.10、1.34、2.25和1.51,平均差分别是0.65、0.48、0.29、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