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1992—2000年间日平均气温与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日均死亡率的关系

被引:7
作者
于连政
井立滨
冯毅平
徐肇翊
潘国伟
机构
[1]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
关键词
死亡率; 序列分析; 日平均气温; 一般递加模型; 循环系统疾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定量评价沈阳市日平均气温短期变化与城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日均死亡率的关系。方法运用半参数一般递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湿度、气压、工作日和季节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沈阳市1992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平均气温与居民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沈阳市全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最低点的气温(最适日均气温)为23.4℃,其中男性最适气温为23.6℃,女性为23.2℃。日平均气温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成"V"字型关系,气温变化与循环系统疾病中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关系较显著,而与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关系不明显。超过23.4℃后,气温每上升1℃,全人群循环系统日均死亡率增加0.027 5/10万;气温低于23.4℃时,气温每下降1℃,全人群日均死亡率增加0.0062/10万。65岁以上人群对气温变化敏感,特别是对于高温(气温超过26.6℃),每增加1℃,日均死亡率增加1.1909/10万。65岁以下人群对于气温变化不敏感,无论气温高于或低于最适气温1℃,死亡率改变量均<0.001 1/10万。男性和女性对于气温变化的敏感程度近似。结论气温变化与城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变化间的"V"字型关联提示,非极温状态下的气温远离最适气温的变化也可能增加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而气温靠近最适气温的变化则可能减少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温度对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主动脉收缩张力的影响 [J].
单敏初 ;
朱俭 ;
蒋怡清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1999, (03) :311-313+317
[2]   生物热学和生物热力学 [J].
马金生 ;
王如锋 ;
闫欣 .
生物学教学, 1998, (03) :1-4
[3]   环境温度与疾病 [J].
若盘 .
环境保护, 1981, (04) :42-44
[4]  
北京地区冠心病、脑卒中发病与气象关系的探讨[J]. 吴彦元,吴兆苏,洪昭光,葛其方,唐国利.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0 (02)
[5]  
生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张镜如主编, 1996
[6]  
Principiosde Medicina Interna. Petersdof RG. McGraw-Hill-Interamericana de Espana . 1991
[7]  
Mortalityas a function oftemper-ature.Astudyin Valencia,Spain,1991-1993〔J〕. Ballester F,Corella D,Perez-hoyos S. International JournalofEpidemiology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