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根腐病病原的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被引:26
作者
张正光
郭成宝
王源超
郑小波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隐地疫霉; 非洲菊; 核糖体DNA-ITS;
D O I
10.13926/j.cnki.apps.2005.05.002
中图分类号
S436.8 [观赏园艺类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南京花卉苗圃的非洲菊腐烂病植株的根部分离到46株真菌菌株,将所有菌株回接到健康的植株上,结果发现只有11个疫霉菌菌株可以引起非洲菊典型的根腐病症状。对上述疫霉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核糖体DNA-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为所有菌株在LBA平板上菌落圆形、呈放射状、菌丝致密、气生菌丝较丰富、菌丝无隔,能形成大量菌丝膨大体,水培后产生大量椭圆形孢子囊,孢子囊无乳突,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进一步克隆并分析供试菌株核糖体DNA-ITS区域的序列,结果是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隐地疫霉的ITS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87%,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进一步明确了本研究中从非洲菊腐烂病植株根部分离的病原菌为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
引用
收藏
页码:392 / 3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海南省花卉病害调查和病原初步鉴定
    易小平
    毛邦杰
    吴家雪
    刘华清
    [J]. 热带农业科学, 2001, (03) : 1 - 4+11
  • [2] 非洲菊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徐秉良
    郁继华
    徐琼
    [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1) : 35 - 39
  • [3] 核糖体基因ITS作为苎麻疫霉、恶疫霉分类辅助性状的研究
    王源超
    张正光
    郑小波
    [J]. 菌物系统, 2000, (04) : 485 - 491
  • [4]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Phytophthora species based on ribosomal ITS I DNA sequence analysis with emphasis on W aterhouse groups V and VI. F rster H,Cumm ingsM P,CoffeyM D. Mycological Research . 2000
  • [5] A molecular phylogeny of Phytophthora and related oomycetes. Cooke D E L,D renth A,Duncan J M,et al. Fungal Genetics and B iology . 2000
  • [6] 疫霉菌及其研究技术[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郑小波编著, 1997
  • [7] 植病研究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方中达编著, 1998
  • [8] A study on the phylogeny of the dyer s woad rust fungus and other species ofPuccinia from crucifers. Kropp B R,Hansen D R,W olf P G,et al. Phytopathology . 1997
  • [9] 台湾花卉疫病附视频
    谢为龙
    [J]. 植物检疫, 1998, (03) : 42 - 43
  • [10] 海南非洲菊根腐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曾会才
    H H HO
    蒲金基
    崔丽花
    [J]. 菌物系统, 2003, (02) : 314 -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