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基因性状遗传规律分析

被引:20
作者
田建保
籍小琴
Nicotra A
Moser L
机构
[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2] 山西农业大学
[3] 意大利罗马果树研究所
[4] 意大利罗马果树研究所 太谷
[5] 太谷
关键词
杏; 自由授粉; 人工杂交; 遗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析了26个杏杂交组合F1 1235个体亲子代基因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F1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比亲本平均推迟1~2周,Rossolella是晚花型亲本,Sundrop和S Castrese可作为早熟亲本;早花性与早熟性(r=0.44)和亲子代果实成熟期(r=0.55)均呈正相关;亲子代丰产性的遗传力极低,且在F1广泛分离;子代的平均树势弱于亲本,从Hatif Colomer,Prete和Buttianese后代中可获得矮化、半矮化个体;F1平均果个小于亲本,而Ivonne Liverani,Prete和Sundrop可作为大果亲本;果形呈数量性状遗传,F1中,圆形和椭圆形个体明显占优势,桔红色相对于红色和黄色呈隐性,黄肉个体占绝对优势,从红肉果亲本中可分离出白肉果后代,但机率极低;F1果实风味呈退化趋势,人工杂交子代果实风味的育种值高于自由授粉后代;子代果肉硬度的平均值低于亲本平均值,自由授粉后代果肉硬度的分离度明显高于人工杂交;离核属显性性状,由F基因控制,与粘核(半粘核)个体成3:1比例。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0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