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治理铜污染土壤的实验测定

被引:6
作者
任嘉斌 [1 ]
杨艳 [1 ]
陈密 [1 ]
牟溥 [1 ]
胡凤琴 [2 ]
徐广志 [1 ]
孙丽 [1 ]
机构
[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 铜污染; 生物修复; 臭椿;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4.10.014
中图分类号
X833 [土壤监测];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能适应多种不良的环境,在中国广泛分布,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修复铜污染土壤的物种。通过种植实验检验臭椿修复铜污染土壤的能力。臭椿实生苗移植于4种不同铜的质量分数(0、29、57和86 mg·kg-1)、3种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照、有机肥、无机肥)的土壤,经过5周种植,测量臭椿根、茎、叶的铜含量及各部分生物量。试验结果表明:1)土壤铜浓度的差异对臭椿生长没有显著影响;2)土壤施肥处理显著影响臭椿生长,施加无机肥生长最佳,对照次之,施有机肥最低;3)随土壤铜浓度增加,臭椿根、茎、叶的铜含量增加,然后趋缓,但似乎根、茎、叶的铜含量变化不同步;4)土壤肥力对臭椿茎、叶的铜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根的铜含量影响显著,施加无机肥的根中铜含量显著增加。臭椿经过短短5周处理,其体内铜的质量分数就到达120μg·g-1,且铜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比为根:茎:叶=2?1?2。相比一些超富集铜的草本植物,臭椿的铜吸收能力尚有距离,但其高生长、高抗逆性、深根系的特点,加之其对其他众多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能力使得这个物种在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本研究丰富了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物种库,为进一步寻找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更有效的治理土壤污染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683 / 16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土壤汞污染生物修复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J].
赖飞 ;
刘彤 ;
赵洪江 ;
樊爽 ;
王国坪 ;
杨光琴 .
广东化工, 2014, 41 (06) :123-124
[2]   超积累植物修复铜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 [J].
金勇 ;
付庆灵 ;
郑进 ;
康薇 ;
刘永红 ;
胡红青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2, 14 (04) :93-100
[3]   环境铜污染影响及修复的研究现状综述 [J].
陈贵英 ;
李维 ;
陈顺德 ;
葛方兰 ;
曾礼华 ;
王琼 .
绿色科技, 2011, (12) :125-128
[4]   眉山市臭椿生长特性初步研究 [J].
郑光利 ;
向青 ;
王红莉 ;
罗建勋 .
四川林业科技, 2011, 32 (06) :93-96
[5]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 [J].
朱航 .
科技信息, 2010, (28) :120-121
[6]   污泥土地利用中重金属铜污染地下水的潜在风险研究 [J].
俞珊 ;
付新梅 ;
李云飞 ;
唐兵 .
四川环境, 2010, 29 (04) :35-37
[7]   Cu污染对小麦生长状况有效性规律的初步研究 [J].
温飞 ;
李丽群 ;
陶华旸 .
甘肃科学学报, 2009, 21 (02) :80-82
[8]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 [J].
王海慧 ;
郇恒福 ;
罗瑛 ;
刘壮 ;
高玲 ;
黎春花 ;
刘国道 .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11) :210-214
[9]   浅谈乡土树种——臭椿资源的开发 [J].
刘建婷 ;
张丽荣 .
河北林业科技, 2009, (01) :55-56
[10]   土壤铜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其修复技术研究 [J].
荆林晓 ;
成杰民 ;
于光金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10)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