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季东、黄海营养盐的分布变化特征及营养结构

被引:69
作者
高生泉
林以安
金明明
高大伟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区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
[2] 杭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
[3] 浙江杭州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营养盐; 分布特征; 营养结构; 东海; 黄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4.2 [海水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2 ;
摘要
利用2000年10~11月和2001年3~4月的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春、秋季东、黄海营养盐的分布变化特征及营养结构状况。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营养盐高值主要出现在长江冲淡水影响区和江浙近海海域,低值出现于东海陆架区和黄海西北部,黄海中部水域春、秋季因温跃层强弱不同表层营养盐含量差别较大。东、黄海海域春、秋季表层水N/P、Si/N和Si/P值(除秋季黄海北部局部水域N/P值小于10外)均远高于Redfield比值。春季东海海域N/P、Si/N和Si/P值明显高于黄海海域,并高于秋季;秋季黄海海域N/P、Si/N和Si/P值要高于东海海域,变化也大于春季。在强温跃层存在期间和浮游生物旺发季节,表层水域N/P、Si/N和Si/P值原本高的区域往往进一步升高,而温跃层较弱或浮游植物生长繁殖能力较弱的季节,表层水域N/P、Si/N和Si/P值将略有降低。东、黄海水域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N限制的可能性极小,绝大部分水域主要是受P限制,Si的含量普遍较高,它不可能成为限制因子。长江冲淡水区和江浙近海海域过量的N及高N/P值特性且持续升高的趋势可能是近20年来这一地区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赤潮频发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5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长江口区浮游植物营养限制因子的研究 Ⅱ.春季的营养限制情况 [J].
蒲新明 ;
吴玉霖 ;
张永山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3) :57-65
[2]   黄海冷水域生源要素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 [J].
王保栋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 (06) :47-54
[3]   南黄海营养盐的平面分布及横向输运 [J].
王保栋 ;
王桂云 ;
郑昌洙 ;
梁东范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9, (06) :124-129
[4]   东海春季初级生产力与新生产力的研究 [J].
焦念志 ;
王荣 ;
李超伦 .
海洋与湖沼, 1998, (02) :135-140
[5]   东海陆架水域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和物理输运的规律 [J].
陆赛英,葛人峰,刘丽慧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6, (05) :41-51
[6]   长江口浮游植物生长的磷酸盐限制 [J].
胡明辉 ;
杨逸萍 ;
徐春林 ;
J.P.哈里森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9, (04) :439-443
[7]   长江口水体活性硅、氮、磷含量的时空变化及相互关系 [J].
黄尚高 ;
杨嘉东 ;
暨卫东 ;
杨绪琳 ;
陈国祥 ;
不详 .
台湾海峡 , 1986, (02) :114-123
[8]  
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唐启升, 2000
[9]  
渤黄东海海洋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顾宏堪主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