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射抗β-内啡肽抗体削弱电针镇痛效果

被引:4
作者
谢国玺
周仲福
韩济生
机构
[1] 北京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北京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北京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 IgG; 电针镇痛; 抗体; 家兔;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脊髓水平; PAG; 脊髓腰膨大; 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 吗啡镇痛; 正常血清;
D O I
10.13702/j.1000-0607.1981.04.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本世纪七十年代初,Simon,Pert和 Terenius 三个实验室分别独立地确定在体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着特异的阿片受体。随后,Hughes 等成功地从猪脑中分离提取出两种具有阿片活性的五肽—甲硫-脑啡肽和亮-脑啡肽。在此以后,人们又从垂体中发现了阿片活性更强的β-内啡肽和强啡肽。这些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的发现,为疼痛生理之研究打开了新的突破口.1975年,Mayer 等首次报告了静脉内注射特异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可以翻转针刺的镇痛作用.这就提示在针刺镇痛的机制中可能有 OLS 参与,但尚不能明确在OLS 这一族化合物中哪一个具体组分在发挥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280+242 +2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大鼠电针镇痛效果与脑和垂体中β-内啡肽含量的关系——放射免疫分析 [J].
陈启盛 ;
周东丰 ;
王玉霄 ;
汤健 ;
韩济生 .
科学通报, 1981, (13) :83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