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例女性阴道菌群分布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53
作者
谢灵遐 [1 ]
贾海军 [1 ]
胡丽娜 [1 ]
江咏梅 [2 ]
廖秦平 [3 ]
刘朝晖 [3 ]
樊尚荣 [4 ]
狄文 [5 ]
耿力 [6 ]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
[2]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检验科
[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4]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
[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
[6]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菌群分布; 阴道; pH值; 乳酸杆菌; 白带;
D O I
10.13283/j.cnki.xdfckjz.2008.02.004
中图分类号
R446.5 [微生物学检验]; R446.1 [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女性阴道的菌群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成都地区800例妇女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测定pH值和检查白带清洁度。结果:正常女性阴道内乳酸杆菌培养阳性率为59.8%,其余几种主要的菌群及其培养阳性率分别为棒状杆菌(2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6%),加德纳氏菌(18.1%),粪肠道球菌(18.4%),大肠埃希菌(8.9%)。50岁以下各组女性的阴道菌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0岁以上各组妇女的乳酸杆菌显著降低(40.0%vs60.4%,P<0.05)。以pH≤4.5划分阴道正常和异常酸性环境,异常组乳酸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少于正常组(34.4%vs66.2%,P<0.001),其他菌群检出率显著上升(P<0.02),加德纳氏菌的增加最为显著(35.6%vs13.7%,P<0.001)。白带清洁度异常组乳酸杆菌的检出率显著少于正常组(42.9%vs70.9%,P<0.001),加德纳氏菌检出率显著增加(36.4%vs7.2%,P<0.001),其余菌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宫颈炎组与正常组相比,菌群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阴道内有多种菌群存在,优势菌为乳酸杆菌。阴道pH值升高、绝经期、白带清洁度异常会抑制乳酸杆菌生长,破坏阴道菌群的平衡,从而增加条件致病菌繁殖和阴道炎症发生的机会。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医学微生物学.[M].钱利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中华妇产科学.[M].曹泽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  
妇产科学.[M].乐杰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4]  
Antagonistic activity against pathogenic bacteria by human vaginal lactobacilli.[J].Supayang Piyawan Voravuthikunchai;Sopa Bilasoi;Orawan Supamala.Anaerobe.200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