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6
作者
高程达 [1 ,2 ]
孙向阳 [1 ]
陈军 [3 ]
李志刚 [4 ]
阿拉塔 [5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3] 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4] 宁夏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5]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温带; 干旱地区; 近地层空气CO2浓度; 本底; 季节变化; 日变化; 植被覆盖;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9.04.005
中图分类号
P402 [大气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602 ;
摘要
选定我国温带干旱地区的四种植被类型:典型草原(内蒙古)、荒漠草原(宁夏)、榆树林(宁夏)和油松林(宁夏)为观测样地,观测研究了近地层空气CO2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CO2年平均浓度为323.49±21.36×10-6,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本底数据,其平衡受当地植被覆盖程度和种类控制。(2)近地层空气CO2浓度随植被类型不同存在差异,灌草丛生的榆树林最低297.92±15.56×10-6,裸露的荒漠草原最高331.82±19.17×10-6,植被的种类控制着地表面空气CO2浓度的大小,灌木杂草有利于吸收近地层空气的CO2,裸露的地表不利于CO2浓度的吸收和调节,植被在空气组成平衡过程中,起着"汇"的作用,尽管干旱地区植被稀少。(3)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CO2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11月份浓度最高336.54±27.12×10-6,7月份最低305.05±15.45×10-6;呈"S"型曲线变化趋势,这种季节变化十分有利于调节地表空气CO2的浓度。(4)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CO2浓度存在日变化,变化范围261.0×10-6~384.0×10-6,均值为323.5×10-6。一天中,平均CO2浓度最低时间在下午的16?00时,最高时间是在半夜0?00时。变化趋势呈"沟谷"状,两头高,中间低。(5)在人烟稀少的温带干旱地区,植被、土壤和气候相互作用,调节和控制差近地层空气CO2的浓度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88 / 49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地球系统碳循环.[M].陈泮勤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2]  
植物生理学.[M].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大气物理学.[M].盛裴轩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大气化学基础.[M].秦瑜;赵春生编著;.气象出版社.2003,
[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M].龚子同等著;.科学出版社.1999,
[6]  
气象学与气候学.[M].周淑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7]  
内蒙古植被.[M].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 编.科学出版社.1985,
[8]   围栏封育对新疆亚高山草甸土壤夏季CO2日排放的影响 [J].
李赟 ;
贾宏涛 ;
方光新 ;
蒋平安 ;
胡玉昆 ;
董自红 ;
曹叶飞 .
干旱区地理, 2008, 31 (06) :892-896
[9]   土壤二氧化碳通量原位测定方法及装置 [J].
高程达 ;
孙向阳 ;
曹吉鑫 ;
栾亚宁 ;
郝虎东 ;
李泽江 ;
唐青云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02) :102-105
[10]   土壤水热条件对祁连山荒漠草原土壤CO2通量的影响 [J].
常宗强 ;
冯起 ;
司建华 ;
苏永红 ;
席海洋 .
干旱区地理, 2007, (06) :81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