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访国际远程教育知名学者保罗·川内博士

被引:5
作者
冯晓英 [1 ]
张伟远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2]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持续教育及终身学习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交互; 交互距离; 教学会话;
D O I
10.13966/j.cnki.kfjyyj.2008.01.010
中图分类号
G728 [广播电视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0107 ;
摘要
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直是一对矛盾,这在远程教育领域更加明显。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的远程教育实践都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因此更有必要不断地反思实践,去发现和理解开放与远程教育成功实践背后的理论原理,从而推动和促进相应的理论实践。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也需要更多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从而架起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本文所访谈的保罗·川内博士一直致力于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2003年他基于穆尔的交互距离理论和米切尔的教学会话理论提出了交互距离模型(Kawachi,2003)。保罗·川内是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多年来一直在日本担任多媒体教育的教授,目前在日本久留米信爱女子学院任教。保罗·川内博士是英国英语教师协会和亚洲开放远程教育学会的会员,现任《亚洲远程教育杂志》的主编,同时担任本刊及多个国际远程教育杂志的编审,为促进亚洲远程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做了大量工作。川内博士是阿历斯戴尔.摩根(Alistair Morgan)的学生,其哲学思想深受摩根的影响。他曾获得多项国际奖项,包括第14届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年会的论文金奖。2007年10月,保罗·川内首次来中国访问并接受本刊的专访,在本次访谈中,保罗·川内博士将与中国读者分享关于远程教与学的独到见解。
引用
收藏
页码:4 / 8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