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委陵菜有效部位(总皂苷)的分离与抗鸭乙肝病毒(DHBV-DNA)作用

被引:19
作者
蔡光明
赵燕玲
袁海龙
张新全
刘峰群
贺承山
汤春玲
李壮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药学部
[2] 解放军北京军区司令部门诊部
[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有效部位; 大孔树脂; 鸭乙肝病毒(DHBV-DNA);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4 [中药化学];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 本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101型)纯化新工艺技术,对来源于西部药用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ansserina L.的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具有显著抗肝炎病毒与保肝活性的鹅绒委陵菜有效部位-总皂苷类成分。本文作者重点研究了鹅绒委陵菜有效部位总皂苷类成分体内、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 建立以HBV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Hep G2)2.2.15细胞系为体外模型;静脉感染鸭血清DHBVDNA呈强阳性的一日龄北京雏鸭为体内模型;分别观察2.2.15细胞含药培养基中HBsAg和HBeAg及给药治疗后鸭血清中DHBVDNA水平。结果体外实验中,8d时,各剂量组的鹅绒委陵菜有效部位对HBsAg和HBeAg均有抑制作用。中剂量鹅绒委陵菜有效部位对HBsAg和HBeAg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体内实验观察,中剂量和小剂量鹅绒委陵菜有效部位对DHB-VDNA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 鹅绒委陵菜有效部位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为鹅绒委陵菜的研究、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鸭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后在外周血和肝脏中的动态 [J].
杨文刚 ;
李壮 ;
陈鸿珊 .
病毒学报, 1988, (03) :259-261
[2]  
斑点杂交试验直接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J]. 陈渊卿,顾健人,蒋惠秋,周筱梅,马积庆,蒋伟伦,巫善明,姜嘉.中华传染病杂志. 1983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