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油源及运移过程

被引:16
作者
秦建中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油苗; 油源对比; 运移过程; 羌塘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羌塘盆地隆鄂尼西J2b、昂达尔错J3s、西长梁J3s及安多114道班J3s油苗和比洛错J2x富烃页岩及安多114道班J3s深灰色灰岩均具有重排甾烷含量相对较高、孕甾烷含量低、三环萜烷和γ—蜡烷含量较低、Pr/Ph较高、碳同位素相对较重的特征。隆鄂尼西J2b及昂达尔错J3s油苗主要来自本区J2x潟湖相富烃源岩;安多114道班J3s及西长梁J3s油苗主要来自本区J3s海相盆地内台凹相深灰色灰岩及富烃页岩。盆地中部含油白云岩及安多114道班J3s灰质角砾岩中存在“轻质活油”和“固体沥青”。“固体沥青”是第一次油气运移聚集成古油藏的产物;发荧光的“轻质活油”则是再次埋深或构造运动所导致的第二次或第三次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的产物,它们经历过2次(或2次以上)油气生成和运移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450 / 4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羌塘盆地有机质热演化与成烃史研究 [J].
秦建中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4) :350-358
[2]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有机相展布与成烃模式 [J].
秦建中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3) :264-270+275
[3]   藏北油气远景及勘查方向 [J].
穆青 .
石油实验地质, 1992, (02) :142-151
[4]  
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研究[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王铁冠等著, 1990
[5]  
中国陆相原油和生油岩中的生物标志物[M].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曾宪章等编著, 1989